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在現代農業生產中,化學肥料的使用無疑大幅提升了作物的產量與經濟效益,幫助全球糧食的生產供應。然而,長期依賴化肥的結果,卻在土壤健康與生態環境上留下深遠的負面影響。儘管化肥能快速提供植物所需的氮、磷、鉀等大量元素,但它們無法替代土壤中有機質與微生物間的自然循環。一旦使用失當,反而會導致土壤退化,進一步影響農作物的品質與永續發展的可能性。
以下將從土壤酸化、有機質與微生物減少、養分失衡、結構惡化與環境影響等層面,探討化學肥料長期使用後,對土壤造成的變化。
化學肥料中的氮素來源,如尿素、硫酸銨等,在土壤中轉化過程會釋放出氫離子,長期會導致土壤pH值降低,形成酸化現象。土壤酸化會影響植物對鈣、鎂、鉀等鹼性元素的吸收,降低作物品質與抗逆性(指作物面對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),並可能釋放出有毒的鋁離子,進一步抑制作物根系生長。
酸化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也會受到抑制,尤其是有益菌群,使得土壤自我修復與養分循環能力下降。
化肥並不提供有機物質,若農民因此減少堆肥、綠肥或農業廢棄物(如稻稈、落果、樹枝)回田等傳統耕作方式,將導致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逐年下降。有機質是使土壤顆粒能形成一個個如小球狀之團粒結構的關鍵,且由於團粒結構的孔隙較大可改善土壤的保水與保肥效果。
有機質亦是微生物的食物來源。當有機質不足,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會降低,導致整體土壤生物多樣性下滑。有益微生物如菌根菌、分解菌等的減少,會讓作物面對病蟲害時更脆弱,同時使土壤中養分的釋放效率變差,長期而言,不僅降低土壤肥沃度,也會使作物對化肥的依賴更深,形成惡性循環。
化肥多針對氮、磷、鉀等主要元素補充,若施肥不當或偏重某一元素,會造成養分之間的拮抗作用。例如:過量施氮肥可能抑制植物對鉀、鎂的吸收;而磷肥在酸性土壤中容易與鋁、鐵結合,形成磷酸鐵、磷酸鋁的沉澱,造成施了肥,但作物卻吸收不到的狀況。
此外,某些次要元素(如硼、鋅、鈣等)常被忽略,但它們對植物能否健康生長相當重要。養分不平衡會導致作物出現生理性障礙(如生長緩慢、葉片變黃等)、品質下降,並可能增加對病蟲害的感受性。
長期施用化學肥料、缺乏有機質補充,會造成土壤結構的退化。健康土壤擁有良好的「團粒結構」,就像鬆軟的蛋糕,可以同時儲水與通氣,提供植物根系良好生長環境。但化肥會促進細菌活動、使土壤顆粒分解,若無有機質或植物根系支撐,團粒易被破壞,導致土壤變得緊實、易板結,表面雖看似平整,實際上內部通氣與排水不良,嚴重影響作物發根與養分吸收。下圖即是採用慣行和友善耕種的土壤剖面,左側為友善栽培的土壤剖面,因未施農藥與化肥,縫隙較大,土質營養肥厚,土壤顏色較深;右側則為慣行農法的土壤剖面,土壤顯得密實且少有孔洞,有機質含量少,顏色呈黃色。
圖片來源:上下游記者林慧貞。2014/11/30。台博館新農展,帶小朋友認識友善農業。上下游。https://www.newsmarket.com.tw/blog/61507/
下表整理了長期施用化肥與未施用化肥(或施以有機肥)的土壤結構比較:
比較項目 | 長期施用化肥的土壤 | 採用有機或自然農法的土壤 |
團粒結構 | 鬆散破碎、結構不明顯,易板結 | 結構穩定,呈鬆軟團粒狀,利於通氣與保水 |
色澤 | 淺灰或泛白,顯貧瘠 | 深褐或黑色,富含有機質 |
微生物活性 | 降低,益菌種群稀少 | 活躍,生物多樣性高 |
根系發展 | 根系短小、發育不良 | 根系深長,分布廣,吸收力強 |
保水保肥 | 容易流失肥分與水分 | 儲水能力佳,養分釋放均衡 |
抗病/抗逆性 | 作物較脆弱,易感病蟲害 | 作物體質強健,具自然抵抗力 |
化學肥料若施用過量或未被作物完全吸收,容易隨雨水或灌溉水滲入地下,造成硝酸鹽污染地下水,甚至影響飲用水安全。此外,氮肥在土壤中的轉化過程會釋放出一氧化二氮(N₂O);而一氧化二氮是一種強效溫室氣體,據科學家的研究,一氧化二氮使地球大氣溫度上升的效應是二氧化碳的300倍以上,不僅如此,還會存留超過100年,對氣候變遷有顯著的影響。
土壤是一切農業活動的起點,也是地球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。化學肥料雖在糧食增產上扮演關鍵角色,但它無法長期取代土壤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與復原力。長期大量使用,只會讓農民愈來愈依賴外部投入,使土地本身的生產力日漸崩壞殆盡。
要真正實現農業的永續發展,必須從土壤出發,改變對化肥的倚賴,重建有機質循環與生物多樣性的基礎。Blueseeds深知此點,堅持以自然農法植栽香草,我們的契作小農不施肥也不用任何農藥與除草劑,採用自然的方式防治蟲害,致力於香草作物與生態系統間的平衡,至今復育了78公頃的土地。在一路推廣農業永續發展的路上,唯有尊重自然、愛護土壤,才能穩健走向真正富足且長遠的永續未來。